近年来,随着体检的广泛普及,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大幅上升。相关数据显示,大约每5个人中就有1人存在甲状腺结节,而且超过90%的甲状腺结节为良性。不过,这绝非意味着我们可以对它掉以轻心,早期察觉甲状腺结节的变化,对于预防其恶化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。
4个早期信号,不容小觑
甲状腺结节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,多数患者是在体检时通过超声检查偶然发现的。这种“悄无声息”的特性,使得不少人错过了最佳观察时期。所以,当身体出现以下4种表现时,一定要提高警惕:
颈部肿块
这是甲状腺结节最常见的早期表现,通常在颈部前侧出现无痛性肿块。肿块的质地可能偏硬,也可能柔软,并且会随着吞咽动作上下移动。对于微小结节,人们很难自行察觉,而超过1厘米的结节,则可以通过触摸或肉眼看到明显的凸起。
展开剩余73%吞咽异物感
当结节增大到一定程度,可能会压迫食管。此时,患者在吞咽时会感到轻微的梗阻或异物感,尤其是在进食固体食物时,这种感觉会更加明显。有人形容这种感觉就像“喉咙里卡了东西”。
声音嘶哑
如果结节压迫到喉返神经,就可能导致声音嘶哑或音量降低。如果声音嘶哑的情况持续超过一周,就需要特别警惕了。
局部不适
大约10%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颈部自发疼痛或触痛,有时这种疼痛还会放射至耳部或下颌区域。此外,少数患者还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相关症状,比如心慌、手抖、多汗等甲亢表现,或者乏力、怕冷、便秘等甲减症状。
发现结节,为何不能“等等看”?
虽然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,但大多数结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长大。结节增大后,容易压迫周围组织,诱发其他并发症,同时也会增加恶变的风险。特别是当结节在短期内迅速增大时,更要高度警惕恶性的可能。
甲状腺癌的发病趋势也令人担忧,它越来越“青睐”年轻人,20 - 30岁的甲状腺癌发病人数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,而且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病。不过,值得庆幸的是,与其他癌症相比,甲状腺癌通常发展较为缓慢,恶性程度相对较低。患者的十年生存率高达90%以上,复发率低于3%。但这一切的前提是,要做到早发现、早干预。
发现结节,科学应对三步走
第一步:专业评估
当发现甲状腺结节时,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“四重评估”,即临床评判、血清TSH检查、甲状腺超声以及必要时进行穿刺活检。其中,甲状腺超声检查是目前的首选方法,它能够发现最小直径仅2mm的结节。超声报告中的TI - RADS分级系统尤为重要,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结节的良恶性风险程度。
第二步:理性对待
如果检查结果显示是良性小结节,并且甲状腺功能正常,那么每年复查一次超声即可。但如果结节较大,癌变风险较高,或者已经造成了吞咽困难、呼吸困难,或者出现了甲亢等情况,则需要进一步检查,并考虑及时进行治疗。即使是确诊为甲状腺癌,也不必过度恐慌。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、定期的筛查以及规范的治疗,甲状腺癌的总体预后是非常良好的。
第三步:定期监测
对于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,建议每6 - 12个月复查一次超声。如果出现以下危险信号,应立即就诊:
呼吸困难:这可能是结节增大压迫气管所致,严重影响呼吸功能。 持续声音嘶哑:持续的声音嘶哑可能意味着喉返神经受到持续压迫或损伤。 结节短期内显著增大:结节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大,恶变的可能性较大。甲状腺结节的“恶变率”远远低于“发现率”。只要我们多一份留意,少一份侥幸心理,就能将健康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。毕竟,对于疾病而言,最好的治疗永远是预防。
发布于:江苏省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